blog.mzh.ren2025-03-31 10:12

比尔·盖茨传记《源代码:我的开端》读书笔记 - 码中人的博客

总算看完了比尔·盖茨第一部自传《源代码:我的开端》:

  1. 我最起先读的是英文原版,见【新书速递】比尔·盖茨首部自传《源代码:我的开端》

  2. 因为英语太差,就找来英文电子版,上传到微信读书,借助翻译功能读,但翻译效果一般,读起来也飞较慢。

  3. 幸好有大佬分享了繁体版(台版书名为《原始碼:成為比爾.蓋茲》),阅读效率直线提升。

下面,分享一点摘录和读书笔记。


《源代码》真实记录比尔·盖茨“天才”的成长经历,涵盖他的童年、早期兴趣、大学生活和人生追求。

“天才”的成长经历

比尔·盖茨非常聪明,但他也知道自己并不是真正的天才。

比尔·盖茨聪明伎俩

比尔·盖茨家境殷实。比尔·盖茨的父亲是西雅图著名的律师,有机会出任联邦法官。母亲是银行高管、慈善家。

比尔·盖茨家境殷实
比尔·盖茨家境殷实

父母很重视教育,给了他很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。

比尔·盖茨的父母重视教育

他个人也喜爱阅读,求知若渴。

比尔·盖茨从小喜爱阅读

早熟

在读大学时,比尔·盖茨的老师和同学就评价他是个“早熟”的人,有着同龄人所没有的成熟和智慧。

比尔·盖茨早熟

之所以早熟,是因为母亲的教育方式和成长环境使然。

比尔·盖茨的母亲教育方式

人生转折点

13岁进入湖滨中学是盖茨人生的转折点。在这所倡导自由探索的学校,他首次接触计算机,并沉迷于编程世界。那个年代,很多大学都没有计算机专业,而湖滨中学的计算机实验室是西雅图地区最早的计算机实验室之一。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计算机资源,盖茨和同学们可以在课余时间自由使用计算机。

比尔·盖茨在湖滨中学

书中生动描绘了他与保罗·艾伦的相遇:两人在机房彻夜调试代码,甚至为争取上机时间寒冬深夜溜出家门。一次50公里的徒步中,盖茨在严寒中构思出BASIC语言的核心代码,这段经历不仅展现了他异于常人的专注力,更成为微软诞生的伏笔。

比尔·盖茨爱上编程

盖茨坦言,湖滨中学的自由氛围与早期计算机资源的稀缺性,是时代赋予他的独特机遇。

中学时免费使用电脑

创业伊始

尽管以优异成绩进入哈佛,盖茨却因发现自身数学天赋的局限而陷入迷茫。

哈佛大学计算机来源
哈佛大学计算机来源

八十年代末,硅谷之所有迅速崛起,英特尔、苹果、微软等著名高科技公司诞生,并不是他们创造了什么革命性的技术。计算机、通信、网络等许多核心技术,是美国军方以国家力量投入巨额资金研发出来的。相当于已经垫付了沉没成本。(美国越南)战争结束后,许多技术被转移到民用领域。谁先抓住这些技术,最早把这些技术商业化、民用化,谁就能在这个领域获得巨大的成功。

这是时代发展的大背景,而盖茨认为电脑将会是一个宝贵的工具,它们将出现在每个办公室、每一个家庭的桌面上。盖茨本人对于电脑领域的先见之明是微软及其软件产业成功的关键。

1975年,他与保罗·艾伦捕捉到牛郎星8800微型计算机的商机,毅然退学开发BASIC语言。书中还原了两人在宿舍地板上靠披萨充饥、连续编程数月的创业艰辛,并反思了“成功叙事”背后的偶然性——身处个人电脑革命前夕、白人男性的社会优势,以及家庭资源的支持。

我也很幸运地赶上好时机

读后感想

比尔盖茨认为自己的成功不仅是天赋与努力的产物,更是家庭、时代与自我觉醒共振的结果。

这是成功人士谦虚实在的叙述要求,也是客观事实。

正如比尔·盖茨所说“我也很幸运地赶上好时机”——跟他同时代的美国白人年轻人,都是在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成长起来的。而比尔·盖茨无疑是其中最幸运的一个。

其实,这只是开始而已。相信比尔·盖茨第二部自传(关于如何把微软做大做强),大家会觉得盖茨何止是幸运,简直是上帝的宠儿。

当然,我并不是否定盖茨的智慧和努力,只是单纯羡慕嫉妒——这家伙,应该是上世纪最幸运的年轻人。

下载链接

[PDF] [EPUB] Source Code: My Beginnings Download

参考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