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习一些新生儿的知识。做个记录。
关于发热
基础体温
人的体温是动态平衡的过程,小朋友的中枢神经发育不完全,所以波动可能还更大,一般不超过37.5°C都不认为是发热了。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定相同,可以找到一个基础的参照:用早上清醒之后,但是还没有活动的体温作为基础体温。这时候代谢和活动都相对较低,是一个比较平衡的状态。 一般年龄越小,基础体温会相对较高些。
怎么量体温
测量有耳温、腋窝温度、肛温。肛温最准,但是操作有难度。比较简单易操作的还是用耳温枪,将外耳道完全封闭测量的会比较准。温度超过38.5°C就需要用退烧药了。
为什么发热
一般人体会自动调节,发热是免疫系统的反应,高温可以杀死一些病菌;例如感冒、炎症;消化道疾病,肠胃问题、腹泻;出疹子、水痘。
什么时候是有问题的
一般不超过37.5°C都是OK的,38.5°C要开始退烧了。一般有问题不会只有发热,有其他的面色发白,呼吸急促、情绪波动异常、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皮疹等等,小儿的个体差异会比较大。
形式和持续时间
发热分为上升区、持续期、下降器;按照持续时间急性发热在2周以内,长期发热发热时间持续在2~3周以上,包括明确原因的和不明原因的长期发热
关于高热
高热是免疫系统工作的反应,常见的还会伴随:心率上升、呼吸急促、打冷战、四肢冰冷,都是正常的免疫反应;关键是要找到对应的病因,不能以温度判断炎症程度。一般感染的时候会持续3~5天。
应对
- 不能超过38.5°C,长时间的高热有危险,稍微降一下
- 退烧药一般只有4~6小时的有效时间,可以“对乙酰氨基酚”和“布洛芬”交替使用
- 得多喝水,退烧药会刺激下丘脑调节体温,但是还是主要靠汗液降温,所以还是要多喝水,不然降温效果会比较差。
- 退烧药也会分糖浆、混悬液;还有栓剂。 糖浆:甜甜的液体,小朋友容易接受,吸收快。 混悬液:药粉悬浮在液体中,使用前要摇匀,适合不能吞药的孩子。 栓剂:肛门用药,适合发烧严重、吐药或不能口服的情况,吸收也快。
怎么算恢复了
分两种,一种是体温慢慢降低,发热时间间隔变长了;还是高温,但是高温之间的间隔也变长了。
怎么检测和护理
退热的原则:
- 治疗根因
- 物理降温
- 药物降温
物理降温
保证水分摄入,然后在保障室温后可以适当少穿衣服,洗温水澡、温热毛巾湿敷。冰袋和冰贴也有一定作用。增加水分蒸发作用来形成物理上的散热。不要多穿衣服和捂被子。
药物降温
一般可以口服、栓剂、还有注射,静脉输液的方式。不推荐静脉输液方式。药物的原理还是刺激下丘脑调节体温的方式来调节体温,本质上体温的调节还是遵循物理定律的,还是要多喝水。38.5°C给药的原因是药物作用需要有一段时间。
药物 | 商品名 | 有效退热时间(h) |
---|---|---|
对乙酰氨基酚 | 扑热息痛、泰诺林、百服宁 | 泰诺林:3~4 |
布洛芬 | 美林 | 美林: 6~8 |
不要给12岁以下的孩子用阿司匹林。 以泰诺林为例,不同的剂形适用于不同孩子
剂形/浓度 | 适用孩子 |
---|---|
滴剂 - 100mg/ml | 婴儿 |
稀释混悬液(糖浆) | 大孩子 |
半粒栓剂 | |
1粒栓剂 (150mg) | 10kg~15kg |
1.5粒栓剂 | |
2粒栓剂 |
栓剂使用的时候可以加些橄榄油润滑。 对乙酰氨基酚:每次 10–15 mg/kg,每 4–6 小时一次,每日最多 4 次。 布洛芬:每次 5–10 mg/kg,每 6–8 小时一次,每日最多 4 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