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分析金融和投资,往往是从理性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。金融学有经纪人假设、有效市场假说;投资上的量化交易,会找一些毕业于名校的、智商超标的天才,就是为了能够多挖掘出一些有效的量化因子,视图用数理的方式来击败市场。然而,这本书却给我们一个别样的视角:从看似有些“玄学”的心理学出发,查看那些每一个普通人在做出投资决定时,往往被我们忽视,却又直接影响着我们的投资决策与回报的因素。
这本书大概是以道理+实例的方式来展开的,所举的例子也都挺生动,但是读起来也难免感觉有些冗长。下面我将每一章提炼为若干观点。
受限于每个人的出身、成长经历、所处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,每个人对金钱的认知有非常大的差异,所有可能只有很少一部分符合实际,而对金钱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世界运作方式的理解。
一个人做出投资决策,绝不是简单的看着股票价格的变化,进行一系列分析做出的,必定会受到个人经历、世界观、家庭现金流等其他“场外”因素的影响。
生活中的每一个结果都受到个人努力之外的其他作用的影响,你不能只相信其中一个,而无视另一个。
“知足”很可能是我们在不知为何的奔跑中忽视的一个因素。向上攀比,是没有尽头的,敢于适可而止才显得更加宝贵。
世界上很多事都不值得冒险,无论潜在收益有多大。追求它们,你可能需要承担失去无价之物的风险,例如名誉、自由、亲友乃至生命。
复利的力量是反直觉的。
致富需要的是冒险精神、乐观心态,以及放手一搏的勇气。但守富需要做的却与冒险完全相反,它需要谦逊和敬畏之心,需要清楚财富来得有多快,去得就有多容易。
比起巨大的回报,财富的安全更重要。只要财富安全,你就知道利用复利的力量,你就能得到最大的回报
一个投资者即使在一半的时间里都看走了眼,最后却仍然能致富(靠盈亏比和尾部事件),这是反直觉的。因此,有时不必对失败过度焦虑,它们的存在是必然的。例:风险投资的广撒网策略,只靠为数不多的成功的创业公司获利。
在大多数情况下,“当下”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。你最近将要做出的决策,往往远不如一生中做出的个别几个决定重要。
财富能给你带来的最大红利是时间自由。“今天我能做我想做的任何事。”
购买奢侈品,实质上是购买他人的羡慕。但事实上,他人看到你的奢侈品,往往不会羡慕你,而更可能拥有下面几种想法:
- 关注于奢侈品本身:“这个奢侈品真漂亮!”
- 对比他自己:“我永远也买不了”/“我能不能也买一个?或者更贵的?”
- 质疑你:“你有钱,但我觉得你不配。你这么有钱都是靠xxx的。”
炫富是让财富流失的最快途径。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看起来低调但实际上很富有的人,还有很多看上去很有钱却生活在破产边缘的人。
财富积累与你的收入或投资回报率关系不大,而与你的储蓄率关系很大。
事实上,尝试缩减不必要的开支,或是将其用于投资,比你绞尽脑汁提高0.1%的收益率更加直接和简单。
存款 = 虚荣的自我 - 收入
存钱并不需要一个特别的理由。存钱不仅是为了更多的回报,即使完全没有收益上的回报,选择一份对自己来说更有价值的工作、等待恐慌带来的投资机会,这种与其他人相比更高的灵活度,也是一种回报。
合乎情理胜过绝对理性,这是因为在投资行为中存在着社会性因素。在做投资决策时,不要试图保持绝对理性,而要做出对你而言合乎情理,也就是更容易接受的选择,这么做更容易让你做到长期坚持。换句话说,现实中的最佳投资方案一定是能让我们晚上睡得安稳的方案,而不是试图做到绝对理性,在刀尖上舔血的方案。
日内交易、选择个股、根据投资预测来交易,这些方式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都是不够理性的表现,但如果占比很小,这么做顺应你的人性的话,那么它们就是合乎情理的。(看作一场游戏)
我们试图从各种角度,根据历史来预测未来。但事实是,世界上总在发生过去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,这是反直觉的。例:修建核反应堆时,人们考虑过的最坏情形是历史上发生过的最严重的地震,但历史上的最坏事件同样是个意外。
尾部事件和尾部人物所造成的影响是超乎想象的,因为它们会随着时间的流逝,影响越来越大。
关于投资史很有趣的一点是,你追溯的时期越久远,你看到的规律就越不适用于今天的世界。
容错空间是很重要的。有些事情从统计学角度看是可行的,但我们必须保证手上有足够的钱去应对运气最差的情况,不要因为一次黑天鹅事件让你赔得底裤都没了。
人是会变的。人们能敏锐地意识到自己相比过去发生的变化,但很容易低估自己的性格、想法和目标在将来会发生的变化。
投资是有代价的,不必付出代价就能获得回报是一种错觉。但回报的成本往往是隐性的。它们包括:忍受波动的心理成本、机会成本、无法预测的黑天鹅爆雷事件……如果你把它们显性地揪出来,并使作为支付的“入场券”,那么心理会好受很多。
不要贸然从那些和你情况不同的人身上学习理财经验。每个人的经验不同、投资逻辑(如做短线/长线)不同、可承受风险能力不同、进场点位不同
人们对负面事件的本能厌恶,使得悲观主义具有心理优势,人们更容易收到它的影响。
每个人对世界的看法都是不完整的,但每个人都会编织完整的故事来弥补其中的空白。